门头牌匾书法曾是中国城市文化景观的灵魂,名家书法笔墨不仅赋予一家家商铺的身份,更承载着文学、美学与时代精神的交融。然而当代街巷中,书法匾额日益被电脑字体取代优配痢略,一些地方甚至弄成了“千篇一律”“整街一面”,让繁荣的商业文化大煞风景。
8月16日,“陇上神泉·书画通渭”文化活动月暨文旅融合发展大会在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举办。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在通渭县城随手拍下当地部分沿街店铺的门头牌匾书法,在满满烟火气和浓浓墨香中,管窥当地作为书画文化之乡独特商贸魅力。
优配痢略
优配痢略
位于甘肃省中部的通渭县,历史积淀深厚,文化色彩多元。4000多年前,先民们在此繁衍生息,创造了仰韶、马家窑、齐家等灿烂的史前文化,自汉元鼎三年置县以来,距今已有2100余年建县史。通渭更是一片红色的热土,作为红军长征过境地域最广、时间较长、部队最多的县份之一,榜罗镇会议确立了把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放在陕北的战略决策,红色文化成为文旅产业的“金字招牌”。
当地的耕读文化更是源远流长,是全国闻名的“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书法之乡”,习字作画长盛不衰、蔚然成风。在通渭,不分老少,无论男女,不管职业,钟情书画,是渗透当地人骨子里的热爱。目前,通渭县有书画创作人员1.2万人,中国书协会员53人、中国美协会员15人,甘肃省书协会员146人、甘肃省美协会员127人,民间书画收藏总量达280万件,每年的民间书画交易额突破10亿元。
(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康劲)优配痢略
佳成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